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2/3/15 11:47:02
什么是丙型病毒性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肝脏炎症被称为丙型病毒性肝炎,俗称丙型肝炎或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目前丙肝尚无法通过疫苗预防,人类普遍易感。感染者起病隐匿,慢性化比例高,而其中一部分患者最终将演变成为肝硬化或肝癌。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否则HCV很少发生自发清除。

丙型病毒性肝炎如何传染?
传染源: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其传染源。
传播途径:丙肝的传播途径类似于乙肝,但因丙肝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其传播途径较乙肝局限,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包括以下几类: 
     a) 输血及血制品:反复输血者感染丙肝的可能较大。 
     b) 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如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等。 
     c)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确的输血及血制品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d) 性传播: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引起传播,多 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e) 母婴传播:患有丙肝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几率约4%-7%。

如何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指标包括丙肝抗体检测及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检测。
1、丙肝抗体(抗HCV):是目前诊断丙肝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丙肝抗体出现较慢,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肝的方法。
2、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HCV RNA):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肝炎可以分为急性丙肝或慢性丙肝。
1、急性丙肝: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多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例有低热。无黄疸型占2/3以上,即使出现黄疸,黄疸程度亦属轻度。
2、慢性丙肝:一般病程都在半年以上,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以下三类: 
     a) 轻度: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临床,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可以发现1~2 项轻度异常。   
     b) 中度: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居于轻、重度之间。   
     c) 重度:有明显而持续的肝炎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纳差、低烧、厌油、尿黄、腹胀及便溏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和肝脾肿大。凡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中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3项中只需一项达标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丙型病毒性肝炎如何治疗?
1、急性肝炎:治疗方式应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急性丙肝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可减少转慢率。
2、慢性肝炎: 
     a) 一般治疗: ①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床可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助肝脏恢复。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②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利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发生脂肪肝。③避免饮酒和使用损害肝脏药物。 
     b) 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干扰素,亦可同时加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 
     c) 其他综合性治疗,包括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纤维化等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如何?
1、急性肝炎: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肝细胞癌,病死率高达45%。中度慢性肝炎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